历届奥运会的转播费_历届奥运会的转播费用是多少
1.举办奥运会花了多少钱?
2.关于奥运会,中国花了多少钱呢 ?
3.2008奥运会中国盈利多少
4.是谁第一个利用奥运会赚钱的?
5.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吗?为什么?
6.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赚了多少钱
举办奥运会花了多少钱?
无法计算准确花了多少钱,这是秘密,在举办后将会说明盈利多少(肯定不会赔本,呵呵),给你这些资料参考一下吧! 知识经济时代,以商品信息高效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注意力经济”应运而生,并成为21世纪收入最多、效益最好的流通发展模式。奥运会,作为参赛国家最多、竞争最为激烈的世界体育文化的顶峰,能在17天的比赛时间内吸引全球的注意力。因而,以经营注意力资源为基础,形成了奥运会的丰富资金来源。 奥运会组委会,作为奥林匹克知识产权的权利人之一,其收入来源主要有三。 国际奥委会营销收入的分成 国际奥委会对奥林匹克营销具有全面管理和优先使用权。因而,面向全球的国际奥委会的营销收入是巨大的。但其收入的相当一部分要下拨给比赛组委会,以保证比赛的顺利进行。其收入的来源主要有: 1、出售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电视转播权收入是迄今为止奥运会的第一收入。悉尼奥运会收入13.18亿美元,北京奥运会此项收入预计可达16.97亿美元。国际奥委会将收入的49%左右分配给主办国的组委会。 2、奥林匹克全球伙伴计划(TOP计划)营销收入。1985年开始的TOP计划,以国际知名大企业的巨额赞助为主要形式,4年为一期,前4期总共获得11.69亿美元的收入。悉尼奥运会组委会分得收入的33%,达5.36亿美元。 此外,奥运会组委会还可从国际奥委会的特许经销权的出售、供应商的技术服务和实物调拨中,获得不菲的收益。悉尼和长野奥运会组委会从第4期TOP计划中得到收入的近60%。 奥运会组委会的经营收入 奥运会组委会是确保比赛顺利进行的指挥中心,是具有法人身份的权利机构。筹集比赛经费是其各项工作的基础,必须在国际筹委会的协调下开展卓有成效的经营活动。其收入渠道主要有: 1、组委会的合作伙伴。在国际奥委会确定的赞助商之外,可自主确定10~15家组委会的赞助伙伴。由于是组委会赞助的最高层次,并且同种类产品具有排它性,故竞争后的价格很高。 2、组委会的供应商。主要指挑选在交通、电讯、办公、服装等领域为组委会提供实物技术服务的企业。尽管赞助层次低于合作伙伴,但仍需要向组委会提供不菲的费用,方可获得供应机会。 3、发放标志商品的营销许可证。在商品上使用奥运会标识、徽记、吉祥物等标识记,必须向组委会购买营销许可证。费用一般为利润额的10~15%。商品主要集中在T恤衫、遮阳帽、钥匙链、纪念章等等。亚特兰大奥运会仅T恤衫就售出3000万件。悉尼奥运会此项收入达2.13亿美元,占全部收入的11%。 4、捐款。为奥运会捐款,不仅表明对体育文化事业的支持,而且可以能够扩大声誉,树立形象,许多企业或个人慷慨解囊。汉城奥运会仅此一项收入就高达3亿多美元。 5、**。发行**是传统的集资形式。把奥运会与**结合起来,可大大激发民众热情。蒙特利尔奥运会此项收入高达2.3亿美元,超过了总收入的54.7%! 6、纪念币。纪念币质地分白金、金、银、铜等,价值昂贵。发行奥运会纪念币曾是奥运会的三大主要收入之一。莫斯科奥运会发行5套包括白金在内的纪念币,获利2.6亿美元。 7、门票。门票是奥运会直接观赏价值的基本实现形式之一。也是奥运会的基本收入之一。悉尼奥运会门票销售9600万张,收入多达3.76亿美元,占总收入的19%,是近20年来收入比例最高的一届比赛。 8、纪念邮票。奥林匹克邮票作为最具周期收藏意义的专项邮种,深受爱好者喜爱。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起,邮票就成为奥运会的稳定收入来源。为提高效益,有的国家还发行带有附加面值的“捐资邮票”,进一步增加了收入。 9、广告。“成功就在于广告”已成为厂商的信条。为树立形象,宣传商品,不少厂家千方百计地要在奥运会上展示自己。但是,《奥林匹克宪章》明确规定,“比赛区及其上空不许有任何形式的广告宣传”。于是,声像、文字及户外广告便成了他们追求的目标。巴塞罗那奥运会此项收入5.87亿美元,占总收入的27.3%。主办国家各级政府的投入 主办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对奥运会的投入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并且是至关重要的。主要包括资金、土地、税收政策支持等,以改善和扩充机场、道路、水电、能源、食宿等基础设施的条件,其中,对组委会的财政拨款,近几届奥运会这方面的比例尽管不大,但也是必要的。西班牙政府为巴塞罗那奥运会拨款1.2亿美元,美国政府为亚特兰大奥运会拨款2.27亿美元,有效地保证了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组委会的上述三大收入中,奥委会的拨款是基本的、稳定的收入,可解决奥运会运行的大半经费。由于经营水平不同,每届奥运会的其余二项收入的比重大不相同。洛杉矶奥运会在美国政府不投一分钱,并且加州政府禁止发行**的情况下,组委会运筹帷幄、经营有方,不仅出色地举办了奥运会,且盈余2.25亿美元。而蒙特利尔奥运会不仅政府投入10多亿美元,甚至还对纳税人延长为期20年的附加征税,令国人怨声载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转播权的出售是奥运会的第一收入。连同**和纪念币,被称为奥运会的“三大经济支柱”。慕尼黑和蒙特利尔奥运会这三项收入约占总收入的88%! 1985年,国际奥委会TOP营销计划实施以来,收入节节攀升,开始逼近电视转播权收入,因而,TOP计划的收入和电视转播权收入并驾齐驱,成为奥运经济运转的“两只巨轮”。但这两项收入是由国际奥委会动作和支配的。就主办国家组委会而言,精心编织具有本国特色的营销网络,确定符合国情的创收策略是至关重要的。如蒙特利尔奥运会突出**发售,营销收入2.35亿美元,占总收入的55%。洛杉矶奥运会精心设计门票销售计划,结果门票收入倍增,达到电视转播收入的48.79%,成为历届之最。汉城奥运会加强了捐赠奥运的宣传力度,此项收入达到总收入的26.56%,成为捐赠比例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关于奥运会,中国花了多少钱呢 ?
承办北京奥运会,经费大概需要24亿美元 我们不应该讨论收益与付出,我们应该把问题看的远一点 1、主办奥运会将给首都经济在新世纪初叶高速增长提供“核动力” 从刺激消费需求看,奥运会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显著。首先745亿元的新增投资将主要用于购买北京地区的产品和服务。这种大规模的集团购买将对北京地区很多行业的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消费形成刺激,其中对建筑、交通、邮电、通讯、旅游、餐饮等行业的拉动作用会更大。其次奥运会是一个动态的、极具号召力的“人文旅游品牌”,承办国和地区可以利用这一“品牌”使该国和地区10年左右的时间内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热点,尤其是像北京这样一个本身就具有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承办可以使两种魅力有机融合,从而对旅游消费形成巨大的拉动作用。据澳大利亚学者的测算,悉尼奥运会对扩大该国的国际旅游发挥了重要作用,仅2001年去悉尼旅游的外国游客就将达到34万人。当数以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因奥运会而来北京观光,他们在拉动北京地区的消费需求方面将释放出巨大能量,从而能推动首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最后申办和承办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和强化市民体育意识,引导大众体育消费的过程。北京举办奥运会将极大地带动北京市民的体育消费,尤其是参与性体育消费、观赏性体育消费和体育用品消费,从而能在拓展消费领域和形成新的消费热点等方面服务和拉动首都经济。总之,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方面所形成的合力,在未来的10年内至少每年能拉动北京GDP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在举办奥运会的前后两年内可能还会更高。 2、主办奥运会将带动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使首都经济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首都经济从产业结构上看,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都市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效生态农业为骨架的复合型结构。这种产业结构既区别于上海、江苏,又不同于广东、深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地域特色。但是,目前这种产业结构还没有完全成形,还需要政府运用多种政策杠杆来引导和调整。北京主办2008年奥运会将给首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提供千载难逢的机遇。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申办理念与首都产业结构调整的价值取向相契合。绿色奥运将带动环保产业和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科技奥运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人文奥运则能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而这三种申办理念所带动的产业又恰恰是新世纪首都经济要优先发展的行业。 二是主办奥运会将加速北京市“退二进三”的步伐。“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但这一战略措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退有理由,进有空间”。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是既定方针,是历史必然,办不办奥运会最终的结果都一样。但是办与不办会影响退的进程。现在北京拿到了主办权,政府就会毫不犹豫加大管制的力度,企业也难以讨价还价,从而就会退的坚决,退的顺畅。然而更重要的是,主办奥运会能有效地拓展“进三”的空间。现代奥运会对承办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在拉动该地区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方面。奥运会要求举办城市在交通、邮电、通讯、旅馆、餐饮等方面提供一流的硬件和优质的服务,同时还对银行、保险、医院、中介机构和文化设施有相当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北京要想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就必须把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重点。而能否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建立和完善首都的现代服务业关键取决于投资和需求,举办奥运会恰恰能解决持续需求和巨额投资这一对瓶颈制约。所以,举办奥运会在拉动首都现代服务业高速成长的同时,也将客观上为“进三”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 三是承办奥运会将使旅游业和文化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并同时带动会展业和中介业的高速发展。奥运会是全球各民族共同的节日。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而北京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名城。北京市已经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希望十五期间成为支柱性行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这是因为,一方面全球各大媒体从申办到承办全过程的报导,客观上为北京旅游业做了一个长时间的免费广告,从而能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北京,产生潜在的和实际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北京奥运会将凸现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西方文化与东方文明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而这种魅力对激发外国人来京旅游的需求将起到重要作用。对拓展国内旅游业务来说,举办奥运会将给北京旅游企业提供一个长效题材,它们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项目、新产品,从而使进京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毫无疑问,北京申奥成功,首都旅游业就获得了长达10年的持续发展的推动力,而只有持续的高速增长才能使北京旅游业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同时奥林匹克是典型的全球文化,奥运会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体现,承办奥运会能极大地带动主办城市的文化体育产业的发展。北京市根据城市功能的定位在“八五”期间就把文化体育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但是要想把它培育成首都经济的支柱性行业,除了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在各自领域内的自我发展之外,还必须加强两个产业之间的互动、互补和互助。奥运会不仅能有效地扩大主办城市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各自的需求,而且能提供一系列重大活动使两项产业互动和耦合,实现产业联动和利润倍增。另外,为举办奥运会而新建和改建的37个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新建22个)也将为首都文化体育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奥运会结束之后,北京将成为全国、全亚洲,乃至全世界文化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最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奥运会是一个以跨国公司为主角的世界经贸舞台,北京拿到主办权也就得到了在10年左右的时间内利用这一舞台“唱戏”的机会,首都的会展业和中介业因此将获得众多的商业机会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商务经验,从而为带动和繁荣会展经济,使之成为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3、主办奥运会将在扩大北京地区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筹办奥运会一般需要8年左右的时间,要兴建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2.5万人的就业机会;1988年汉城奥运会给3.4万人带来了就业;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在1987-1992年的筹办周期内每年新增就业人数5.9万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带动了7.7万人的就业;2000年悉尼奥运会创造了10万人的就业机会。新世纪北京仍将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承办奥运会将能有效地化解这种压力。由于北京市整体的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承办奥运会在带动北京地区就业方面的作用会更大。如果按北京承办奥运会能新增投资745亿元,且每10万元投资能新增一个就业机会算,那么这届奥运会将产生74.5万个就业机会。根据奥申委申办报告中所列的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2009的六年间,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 4、承办奥运会将极大提升北京的城市魅力 城市魅力是一座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自然风貌、历史文化积淀、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的素质等多个方面。首都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形象经济”,它的发展需要城市魅力的不断提升与张扬,承办奥运会能快速而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首先为举办奥运会而进行的大规模环境治理以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将使北京“天更蓝、水更清、行更畅、居更宜”,古都风貌将更具神韵,北京城市魅力中原有的特色会更具影响力。其次在传媒强权盛行的现代社会,城市魅力不仅取决于魅力的本原,还与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推介有直接的关系。举办奥运会将使北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全球主要媒体追踪报导的一个热点,且这种效应在奥运会举办期间会达到极至。以2000年悉尼奥运会电视转播为例,这届奥运会全球有220个国家和地区收看了电视转播,收看人数达到37亿,占全球可以收看电视总人数(39亿)的95%,并且有8个国家的电视转播超过400个小时,它们分别是澳大利亚1207小时,加拿大1039小时,南非930小时,中国740小时,日本558小时,希腊452小时,美国442小时,阿根廷435小时。可以说只有奥运会才能使主办国和主办城市得到全球媒体如此广泛、如此深入和系统的报导。而这样的强势宣传在提升主办城市的形象和魅力方面所取得的效应,恐怕是无论出多少广告费都无法办到的。最后承办奥运会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工程,是对主办城市综合能力的全方位考验。应对这一挑战的过程会使政府更有效率、企业更有实力、人民更具热情、社会更加民主、开放和有活力,而这一切恰恰是城市魅力的灵魂。
2008奥运会中国盈利多少
为准备北京奥运我国的总投入2800亿(当时超400亿美元),这个投资创造了奥运会的记录,也保证了北京奥运会成为了一届无以伦比的奥运会。当然,这笔钱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奥运会具体营运费用等。
从奥运会具体营运方面看,奥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预算投资120.675亿元,收入121.875亿元,收支相抵直接盈利1.2亿元人民币。这份预算收支,并没有包括前期投资和后期营销。
北京奥运会理事会从国际奥委会拿到两笔主要收入:一是国际奥委会电视转播权总体收益的49%,北京所得大约为8.51亿美元;再就是TOP计划所有收益的33%,北京所得约为2.86亿美元。这就是国际奥委会总体收入运营方面提供给北京的资金。
一般说来,奥运会的收入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媒体收入。二是现场门票收入,三是来自各级赞助商的收入,四是标识衍生所产生的收入。此外在北京奥运会后还拉到的去游北京的热潮,拉到的体育**的销售等。
当然现在的鸟巢水立方等场馆的维护费也很高,但可以确定的是北京奥运会是有盈利的,而且数目不小,但官方没有公告具体的数字。
注:伦敦奥运会的投入时140亿美元,相对北京有较大幅度的缩水。
是谁第一个利用奥运会赚钱的?
尤布罗斯先生 他不仅令84年洛杉矶奥运会扭亏为赢,还促进了奥运经济和体育产业的神奇诞生。84年洛杉矾奥运会创造了一个奥运历史转折点,当时出任组委会主席的彼得·尤伯罗斯凭借天才的商业头脑和运作手段,使得这届不依赖政府拨款一分钱的奥运会不仅没有欠债,反而盈利2.25亿美元。 二十年之后的尤伯罗斯又出任新组建的美国奥委会执委会主席。 尤伯罗斯于1980年至1984年任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他首创了奥运会商业运作的“私营模式”,不仅改变了以往奥运会“赔本赚吆喝”的历史,而且在没有任何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创造了2.25亿美元的盈利,把奥运会变成了人见人爱的摇钱树。 上世纪70年代,尤伯罗斯是北美第二大旅游公司的老板,但除了在业界,几乎没有人听说过他。虽然他曾经投票反对把纳税人的款项用于奥运会,不过因为他爱好体育,具有创建、发展和管理大型企业的经验,并精通全球公关事务,因此被一家名为科恩—费里国际公司的体育经纪公司相中,游说他参与竞争洛杉矶奥运会组委会主席的职位,并一举成功。 尤伯罗斯上任之初,没有人愿意租办公室给奥组委,因为担心他们付不起房租,他不得不自掏腰包100美元为奥组委开了个账户。当时奥组委可谓困难重重,因为洛杉矶市政府禁止动用公共基金,加利福尼亚州又不准发行**,而两者都是奥运会筹款的传统模式。精于算计的尤伯罗斯于是用上了他所熟悉的种种商业手段:出售奥运会电视转播权,获3.6亿美元资金;与可口可乐等公司大打心理战,赢得超出预计的860万美元赞助费;甩掉只肯出价200万美元的柯达公司,接受日本富士公司700万美元的赞助合同,等等。尤伯罗斯的一系列措施,改变了奥运会赔钱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尽管洛杉矶奥运会受到了苏联等国的抵制,尤伯罗斯的努力让包括罗马尼亚在内的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比赛,并为汉城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基础。正是因为尤伯罗斯对现代奥运做出的突出贡献,1984年他获得了国际奥委会颁发的杰出奥运组织奖。 洛杉矶奥运会后,尤伯罗斯任美国职业棒球联盟的总管,为期5年。早在洛杉矶奥运会开幕前,棒球联盟就找到了为奥运会事务忙得四脚朝天的尤伯罗斯。尤伯罗斯提出了许多苛刻条件,如总管的产生只要半数委员而不是2/3通过即可;把总管对球队和球员的罚款权限从5万美元增至25万美元等。在尤伯罗斯的打理下,到他任期结束时,棒球联盟的22个球队全部扭亏为盈。 这些年来,尤伯罗斯一直是美国政坛和体坛的活跃人物。1992年,洛杉矶发生黑人后,尤伯罗斯应州长威尔逊及洛杉矶市长布莱德利的要求,出任“重建洛杉矶”组织负责人。另外,他还是可口可乐公司等多个商业机构董事会成员。当然,尤伯罗斯最引人注目的举动当属2003年竞选加州州长。尤伯罗斯作为独立候选人与施瓦辛格等人竞选州长。民调显示,在135名候选人中,他的支持率一度排名第三。但后来,尤伯罗斯做出了让所有人感到意外的决定,宣布退出竞选。他承认在第一次电视辩论中表现不太好,同时他表示对竞选中到处存在的夸夸其谈感到不适应和困惑。他说,“我会继续努力,为加州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004年6月14日,尤伯罗斯当选为美国奥委会主席,之后他便开始为纽约申办2012年奥运会努力。雅典奥运会期间,他随美国军团抵达雅典,为纽约争办2012年奥运会游说。在纽约申奥团里,人们随时可见尤伯罗斯忙碌的身影。尤伯罗斯是一个时刻充满自信的人,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知道纽约能获得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权。作为世界上最伟大城市之一的纽约,却从来没有主办过奥运会。纽约就像一个奥运村,一个全球性的大家庭。”凭着奥运史上的业绩,尤伯罗斯无疑能为纽约挣来不少分
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吗?为什么?
中国举办的奥运会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
“中国举办了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罗格先生在闭幕式上对北京奥运会的赞扬,标志着本届奥运会的圆满结束和中国人百年奥运梦想的完美实现。从超一流体育场馆到白云蓝天,从文明排队到拥抱世界,本届奥运会给中国社会留下了诸多宝贵遗产。这些珍贵的遗产,值得后奥运时代的中国认真梳理、盘点和传承。
体育遗产——多项突破改写奥运历史
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一万余名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共打破38项世界纪录、85项奥运会纪录。体育健儿们在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同时,也在人类体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美联社的报道说,北京奥运会上有87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了奖牌,比悉尼奥运会多7个国家,创下了奥运会的新纪录。其中,多哥、塔吉克斯坦、蒙古国、阿富汗等12个国家首次赢得奥运会金牌或奖牌。非洲国家总共获得了40枚奖牌,是有史以来最多的。
报道说,中国在这届奥运会上共获得51枚金牌,这是自原苏联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获得55枚金牌之后的最好成绩。2012年奥运会东道主:英国,赢得了19枚金牌,也创造了英国100年来的奥运会最佳成绩。
法新社在盘点本届奥运会时说,“博尔特犹如一道**闪电,连续打破世界纪录”;美国人菲尔普斯收获了8枚金牌使“这届奥运会永志难忘”;俄罗斯女子撑杆跳高运动员伊辛巴耶娃“配得上‘女王’的称号”;而中国则在“自家门口完成了通往世界体育强国的长征”。
美国游泳队教练埃迪·里斯说:“这次奥运会是有史以来最快、最强、最难以置信的一届。”他认为,北京奥运会“是一次不可思议的经历”。
俄罗斯作家斯韦特兰娜·谢利瓦诺娃注意到,北京奥运会不仅见证了世界体育的进步,而且推动了中国“全民体育”的热潮。她说,近年来,几乎所有城市的小区和公园都安装了运动设施。地方政府在各处设置了可以免费使用的篮球架、排球网、足球门和乒乓球桌。许多奥运场馆建造在大学校园内,奥运会结束后就能为大学生们所享用。
精神遗产——国民心态渐显大国气度
从申奥成功到奥运会圆满结束,中国在7年筹办奥运的旅程中经历了种种磨砺和考验,中国的社会心理从躁动逐渐走向沉稳,从情绪化日益走向理性,从“金牌第一”到开始关注“人”本身,一个泱泱大国所应具备的自信与包容逐渐在中国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
香港《南华早报》说,在北京奥运会之前,有人担心中国观众的爱国主义可能变为可怕的民族主义,特别是在中国对美国或中国对日本等敏感比赛上。但事实是,大多数中国观众展示了良好的体育精神。虽然他们很爱国,把欢呼声给了本国运动员,但他们在日本队或美国队得分时也同样鼓掌加油,没有表现出丝毫的狭隘心态。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说:北京奥运会象征着一种视野的变化。中国现在强大起来了,并且开始重新争取“应得的”地位。儒教传统所强调的道德力量开始重新被提及,中国依靠道德榜样、礼仪规范和以德服人来赢得人心。
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奥运会是一次告别中国百年民族悲情的契机。这家报纸19日刊发的题为《奥运会当告别中国百年悲情》的文章说,从为外国队的优秀表演喝彩和鼓掌,到以开放的态度对待曾经想借奥运会要挟中国政府、但最终来参与奥运的一些西方***,“表明中国人正在超越百年民族悲情,开始具备一个正常大国国民的心态。而这种心态对中国的真正崛起,在国际舞台上担负大国责任具有深刻的意义”。
美国《洛杉矶时报》在北京奥运会闭幕后发表的题为《北京的奥运胜利》的文章说,本届奥运会的组织工作无懈可击,成为中国人民向世界证明其能力和自信的“一次胜利”。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赚了多少钱
收支相抵直接盈利1.2亿元人民币,我不清楚是怎样算的。
北京奥运总投入2800亿 预计盈利过亿衍生商机巨大
为准备北京奥运会,总投入该花多少钱?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等联合出版的《北京奥运经济研究》给出的答案是:2800亿元。当然,这笔钱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奥运会具体营运费用等。
从奥运会具体营运方面看,奥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预算投资120.675亿元,收入121.875亿元,收支相抵直接盈利1.2亿元人民币。这份预算收支,并没有包括前期投资和后期营销。
投入2800亿,能盈利吗
根据北京申奥报告财政预算和北京市“十五发展计划”,《北京奥运经济研究》公布的数据算出:奥运总投入将达2800亿。
2800亿元,对于我们每个月数着单位薪水的普通市民来说,概念似乎并不明确。一个有参照意义的数据是: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约为1800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投入,北京奥组委该如何实现盈余呢?
其实,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也曾面临过这样的问题。举办奥运会之初,韩国政府在汉城新建了大批体育场馆,改造了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如果把这些钱都计算进奥运会的成本,那简直难以想象。后来,韩国人算账时,把这部分钱算在了政府的账上,并没有列入奥组委的成本。可以说,汉城奥运会创造了另外一种商业模式:把政府投入和奥运会成本运作分开算账。
北京奥运的账同样需要这样算,市政建设和体育场馆建设属于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其建设目的既是为了办好奥运会,更是为了市民使用。
其实,相对于2800亿来说,奥运会120.675亿元的运营费用只是很小的一笔费用。因奥运而改变的,是北京整个城市的面貌。
运营开支可能高出预算
北京奥组委透露,奥运会具体运营费用预算支出120.675亿元。这笔支出主要是用于奥运村、媒体村的运营,运动员、裁判员的吃住行、竞赛组织的开销等。
至目前为止,相关部门并没有透露支出的明细账。但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是,实际支出将高于这个预算数字。
参加过预算报告起草工作的奥组委执委魏纪中说:“实际支出可能会超出预算50%到70%。”
这一情况引起了奥组委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北京市随即提出“节俭办奥运”。上月17日,在视察奥运场馆建设时也表示:中国办奥运会不讲排场,在奥运工程建设中要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把节能和环保落实到每一项工程。
奥运会的具体营运情况,开闭幕式、安全保卫的花费最受关注。
记者了解到,北京奥运开闭幕式费用不会超过雅典奥运会。雅典奥运会的开闭幕式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达8100万欧元,折合成人民币约为8.1亿元。
安全保卫方面,根据以往奥运会的经验和发展的趋势看,安保支出约占总预算的20%,北京奥运会安保支出约为21亿元。
奥组委主要有十项收入
经过100多年的运作,尤其是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全面商业运作以来,奥运会在成为一项全球瞩目的体育赛事的同时,也成了一个财富角力的舞台。单从北京奥组委的收入来源看,就有十个方面,预算收入总金额121.875亿,减去预算支出,将有1.2亿元盈利。
奥运会收入的大头是电视转播收入,据了解,北京奥运会将从中拿到62.475亿元,在奥运会开幕期间,全球将有200多家购买奥运报道权的转播机构的16000余名转播人员前往北京。
国际奥委会有一项奥林匹克广告赞助活动计划(即TOP赞助商计划),该计划基本上面向全球巨头,收益颇丰,除一部分留给国际奥委会外,另一部分分成给奥运会举办方。北京奥运会能从中获取15亿元的分成。
体育**也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重要收入,约为13.5亿元。
门票、纪念币、纪念邮票收入,也是历届奥运会收入的常规项目。据了解,北京奥组委将向国内外销售约700万张门票,预计收入10.5亿元;此前,奥组委还联合央行发行了150万枚金银纪念币,收入约0.6亿元。
奥运会的赞助收入、标志特许使用收入、正式供货商收入与其他收入不同的是,这些收入与北京奥组委发生直接关系,具体预计金额为:赞助收入9.75亿元、标志特许使用收入3.75亿元、正式供货商收入1.5亿元。
国内外企业、社会团体、个人还将对北京奥运会进行捐赠,这部分收入预计1.5亿。
此外,北京奥组委赛后部分财产可出售、赛前可获政府补贴等。
当然,这1.2亿元的盈余,仅仅只是预算账面上的数据,由奥运衍生而来的商机,目前很难计算。
★专访
北京奥运不会有很大的收益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会,是国内惟一专业致力于奥运经济研究的社会科学机构,聚集了全国上百名专家、学者。针对奥运营销情况,本报记者专访了该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剑。
长江商报:我们通常所说的“奥运营销”概念,具体是指什么?
陈剑:从狭义上来看,奥运营销是指通过参与赞助各种与奥运相关的内容为载体,使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以奥运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文化体系,从而将企业的产品与奥运精神的内涵进行融合。
长江商报:奥运的主要营销手段有哪些?
陈剑:主要有两种形式,包括商业的成分,即吸引资金,也包括了非商业的成分,即推广奥林匹克运动和精神。
长江商报:与以往各届相比,北京奥运的营销手段有何独特之处?
陈剑: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本届奥运会由于众多中国品牌加入到整个奥运营销中来,北京奥运的市场开发企业规模与企业数量都超过了历届。
长江商报:奥运营销能为这些企业带来什么?
陈剑:品牌的提升。但提升的效果如何,还要看企业的营销手段。这也是奥运营销最根本的核心点。
长江商报:那么,北京奥运应该怎么来做呢?
陈剑:我认为在营销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大的使命是国家品牌营销和民族品牌营销。这几乎也是后奥运时代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大要点。
长江商报:您认为北京奥运营销,能为主办城市带来多大的收益?
陈剑:从此前预算就可以看出,北京奥运只会略有赢利,不会有很大的收益。收益主要来源于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政治影响力的提升。
- 上一篇:公牛队隆多_公牛韦德隆多巴特勒季后赛
- 下一篇:最弱的球员_十大球星在较弱国家队